俞宪忠:从正面解读危机的经济成长价值_2014在职研究生报考、招生简章、报名_中国在职研究生网

2023-04-23 10:34:05

尽管人们对历次经济危机的看法有分歧,但普遍更看重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这似乎是长期达成的社会共识。,因为经济危机既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也会影响政府信誉,;企业家害怕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会摧毁交易渠道而使预期收益减少,既会导致厂商的减产、停产或破产,也会使现有存量资产大幅缩水;公众厌恶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既会导致他们失业离岗和收入减少,也会使他们饱受经济震荡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各类媒体更是在危机上面竭力寻找卖点并从中推波助澜,尽是千挑万选地报道(甚至捏造)那些令人惊恐不安的坏消息,唯恐不能摧毁人们本来就很脆弱的经济信心;经济学家们对危机则是比较兴奋甚至亢奋,纷纷诊断病情和把脉开方,表达各自对经济危机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但作者在不否认经济危机具有显著负面效应的基础上,更愿意从正面解读危机的经济成长(发展+增长)价值。

经济危机内在地蕴含了市场经济的成长机遇。危机在汉语中是一个复合词,危机=危险(风险)+机遇(机会)。人们通常不愿意遭遇危险或风险,而危机又确实显示出危险或风险,这就是人们敌视危机的真实原因。但危机同时也内含了机会或机遇,这一重要的合理内核又通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经济危机的出现,无非是向人们显示出在经济运行良好时期,因过分乐观和思维惯性而在预期或决策等方面所犯下的诸多选择失误,表明决策惯性进入了显著的发展陷阱或误区,而危机则正是过去所犯错误日积月累的必然结果和集中显示,否则就不会出现危机。危机既是长期选择错误的持续纵向累积,也是诸多决策失误的横向集合加总,属于市场系统内含熵量的“社会自然力”,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行为主体对此均无法掌控。同时危机也向人们提出了若干发展警示:迫切需要改变发展理念,纠正设计错误,重构决策体系,摆脱路径依赖,开始重新选择。而这样解读和对待危机的结果,就是抓住了发展机会或机遇,在化险为夷的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和超越。看似目前“山穷水尽疑无路”,不久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机过后新的经济景观肯定比以往更加好看,这就是危机管理科学令很多志士仁人痴迷的奥妙之处。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必定内涵了许多总量性或结构性的供求矛盾,而市场运行矛盾的全部动态信息则是非常分散紊乱地隐含在极其复杂巨型的市场黑箱之中,分散状态的决策者之间只能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许多商家甚至故意释放虚假信息,使得诸多决策者不可能从根本上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潜在的供求矛盾隐患日积月累的阶段性结果,就表现为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危机存在。“我们将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且由于问题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可能穷于应付。经济周期依然会上演。……而且从长期来看,当我们经历价格革命时,不稳定是常态;但是,只要经受住危机的考验,我们就可以抵达新的‘均衡’状态。”[1]供求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而且也存在于一切市场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供求平衡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从来就不存在,只能视为两种供求失衡模式不断转换的长期平均值。只有出现或暴露矛盾,才有可能认识和解决矛盾,而解决现有市场矛盾的过程,就构成了真实的创新发展路径,这就是经济危机所内在隐含的发展机遇之含义。我们有着充分的理由将经济危机视为新的发展契机。在迄今为止的市场经济发展史上,无一不是危机过后紧跟着就是一次长期的繁荣过程,因而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将危机视为繁荣的成本,既会更加有利于未来的市场经济成长,也会更好地调适我们的发展心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