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联考(MBA、MPA、MPAcc)写作真题及答案_2014在职研究生报考、招生简章、报名_中国在职研究生网

2023-04-23 10:34:05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原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的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2.“出现在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如何调节,调节是否有效?如果调节有效是否还是“真正的生产过剩”?

3.“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与“生产过剩”是不同的概念。

4.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不意味着是“客观规律”

6.“生产过剩”不一定比“生产不足好”。就算“生产不足”真的更加不好,也不能证明“生产过剩”可以接受。

孟子曾经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这段话表明了古代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本题考的是“富”与“仁”的关系,着眼点应该放在“仁”上,可以写《为富未必不仁》《“为富”,从“为仁”开始》。

富,即利也;仁,即义也。“义利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