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一年来,广安市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一手减校内作业负担,一手减校外培训负担,深入贯彻“品质主导”战略,响亮提出“减负还需提质”,全力打造“双减五提”特色品牌,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广安市在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就“双减”工作作经验交流,4个“双减”案例入选全省发布的40个“双减”典型案例,《广安市构建六大机制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广安市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等经验做法在全省宣传推广,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广安“双减”工作,通过市政府在线访谈、广安发布等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回应群众关切、发出“双减”好声音,全市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测评满意度超过98%。
强统筹,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在全省率先出台“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打造“有形抓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双减”工作,成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四级包联、督导通报、宣传引导、信息互通、奖惩考核六大工作机制,以机制引领推动工作落实。
筑阵地,“三大行动”赋能教学提质。实施强课提质、以评促优、质量检测“三大行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学校育人主阵地进一步强化。
提质量,综合施策推进作业变革。建立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创新作业达标督导机制,选聘2300名“作业督导员”进班督导,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规定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5%提高到95%以上。引导教师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不同类型作业,靶向施策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优品质,课后服务助力全面发展。39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5+2”模式,2.5万名教师为32万名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提高素质拓展类活动占比,开发“非遗”文化双竹连响、快板、车灯、篆刻、中草药文化等特色课程,探索“党建+国防教育+课后服务”模式,出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十五条措施,增强优质课服供给力。
树标杆,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发挥名师名校长、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科教学专家团队,开展跨区域跨学校联合教研活动。建立市级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百名名优教师、千名骨干教师献万课”活动,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全市立项“双减”课题65个,以教研赋能“双减”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