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雁教授谈牙齿疾病导致口腔癌疾病的因素_专家访谈_权威专家访谈及答疑-求医网

2023-04-23 10:32:29

口腔癌的75%是在60岁以上的年龄组中检查出来的。口腔癌的死亡率相当高,5年存活率低于50%。“是什么原因造成口腔癌,医学界至今仍不是很清楚。但临床发现,不被人们认识的口腔健康盲区往往能成为诱发口腔癌的高危因素,比如配戴不合适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组织长期受损。”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胡雁副教授这样认为。他说,这两类高危因素带来的创伤性口腔溃疡长此以往可能直接演变成癌。此外,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烟酒、维生素缺乏等都能引起口腔癌变。

    胡雁: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位20岁的患者,他的舌头发生溃疡,呈现菜花状,十分肿大、边缘不整齐,最后确诊为舌癌。医生只能为他切除肿瘤并对口腔进行清扫、连带颈部淋巴结都得拿掉。

“这位患者之所以会长出严重的舌癌,归根结底是在舌头溃疡处相对的地方有一颗烂了的牙根。”胡雁解释,该患者一年多前牙根烂了,因为疼痛尚可忍受,于是一直置之不理,结果残缺部位如尖刀般天天磨损柔软的舌头,导致舌头溃疡,最终出现舌癌。

慢性创伤如烂牙、残根等长期刺激口腔黏膜,都可以引发溃疡从而带来癌症。如该患者舌腹部受到刺激变成溃疡后,并无多大疼痛感,从而让患者对疾病大意而延迟就医,最后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转化为癌症。

据了解,有烂牙、残根等慢性创伤的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最可能发生的癌变部位在舌部和颊部。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胡雁:第一二类危险分子都属于局部刺激因素从而直接引发创伤性口腔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不良的咀嚼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清除牙结石、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所以患者如果一段时间治疗仍不愈合,口腔溃疡底部及边缘出现变硬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

而如果是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则无须太过紧张,这类在医学上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

胡雁: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

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他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维生素缺乏也可致口腔癌。诸如维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黏膜为最常见。

2.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黏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黏膜及唇、舌等部位。

3.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黏膜。口腔黏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4.红斑口腔黏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