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明:建立更科学、人性化的志愿填报机制势在必行

2024-04-27 15:01:40

当前正值“双减”一周年之际,南都教育联盟在“湾区热评”专栏中特设“‘双减’周年深观察”系列评论,联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共议“双减”下高质量的教育方式、科学的育人理念。

受“双减”政策环境影响,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持续破除“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是大势所趋。总体而言,“双减”给本届中考带来的变化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中考回归本来,普惠属性加强,独木桥式的选拔功能减弱,着重对正常教育教学的评定与引导;二是非户籍生、中低收入家庭子弟有更多机会去优质公立学校上学,立德树人大格局更公平。

本届中考最引人关注的是:考高分人多导致高分低就现象突出。简单讲就是,不少学生中考成绩和录取结果表现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差距。因此,有些潜在问题值得各地教育管理者思考:

解决民众不能“上好学”的后顾之忧。从“一分一操场”分分计较变成“无从拉分”,估计是本届中考学生要面对的新事实。“拉分”是手段,本质是对无法入围优质学校特别是名校的担忧,甚至是对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的恐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靠大量公校和民校、普校和职校普遍提质增效,持续不断改进等级化学校制度生态。

优化基于经验的分数段预估上线率的志愿填报机制。以广州为例,招生录取机制上,尽管设置了自主招生、指标到校和统招,辅之“平行志愿”“录取最低分数线”“梯度投档控制线”“补录”等控制策略,应试者主要还是根据中考前模拟考分数及排名。参考相关人士的建议,完成志愿填报。可以说,招录机制目前采用的抽签形式,要求考生运气成分比较多。这无疑不利于学校特色化发展、针对性选材。未来,改变考试严阵以待,填志愿却像开盲盒。还原考试作为招录参考,建立更加科学人性化的志愿填报机制,减少学生因运气陷入不可确定和不可逆转境地,恐怕势在必行。比如,分数下来后,考生再报志愿。

完善中考考试和成绩呈现方式。“双减”政策给命题专家提出的要求很明确,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考试和分数呈现方式要体现不同科目特点。目之所见的试题简单化,不如试题命制时减少机械记忆的比例,真正从核心素养和智识能力上下功夫度量学生的真才实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