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半,作为本次2021-2022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线下赛)赛点的哈尔滨市阿城区职教中心门口,选手们已经开始有序的扫码测温入场。耳旁时不时的传来“别紧张,相信你自己”的鼓励声以及选手们之间的加油呐喊。
在智慧物流挑战赛的候赛区内,来自四川广安岳池县实验学校的方涵宇和黄景羿,正拿着螺丝刀检查他们每一个车轮的松紧,一个人动手检查,另一个人在旁边反复确认。他们说,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了智慧物流这个项目,发现能够通过自己动手编写程序让机器动起来,实现他们的预想,这种感觉特别的快乐。虽然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性的比赛,但是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拿到满分。
作为本次大赛陕西赛区智能运输器开源主题赛一等奖的西安交大附小三年级的田浩轩、余瑞杰,在候赛区显得格外的轻松,两个人仔细的观察着候场区其他赛区选手的参赛器材,“有的选手的器材太大了,会放不到发车区里面,我们的这个相对小一些,能跑的快,无死角的干扰别人,效率会高一些。”
是比赛,更是技艺上的切磋与交流。为了能知己知彼,在无人机障碍赛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深圳中学龙岗学校的朱熠说,他已经仔细地分析了其他选手的初赛成绩,他对总决赛非常有信心。
刚刚完成无人机障碍赛的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李明泽和黄梓洋说,虽然今天的两轮最终成绩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模的比赛,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什么是专业的比赛流程、比赛规则以及参赛时如何与评委交流,这一点让他们收获很大。“回去以后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训练了,这也为明年我们再来参加比赛打下了基础。”
明年再来,是很多参赛选手赛后说的最多的话,对于已经第五次参赛的山西临汾市卫子慕和梁庭彰来说,取得较好的名次和分数已经不再是他们参赛的最终目的,做有趣的项目,锤炼科学探究的竞技精神是他们想要分享给其他选手的宝贵经验。
本次大赛副裁判长向金介绍,受疫情影响,虽然今年线下赛的数量和参赛人数都有所减少,但是依然高手如林,很多选手都发挥出色,技术水平非常高,选手们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作为一项从2013年创办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科普竞赛活动,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也在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变化发展着,今年的赛项中,除了原本的三大类别十二个赛项外,新增了邀请表演类项目移动应用开发挑战赛(开源鸿蒙)和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国防主题)。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秘书长杨晋介绍,“未来,我们的大赛将与教育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注重信息素养,关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均衡提升。同时,大赛还将与学会科普公益协同,关注乡村学校青少年普及培养,设立‘烛光义教’专项赛事。关注‘自主可控’与‘国家安全’,推动竞赛平台国产化,设立国防主题专项赛事。”